皇子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皇子文学 > 巅峰学霸 > 第159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159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159章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1/2页)
  
  大家配合也算是轻车熟路了。而且这次课题已经进入了优化期,更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刘浩他们选择了使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作为温度响应聚合物,修饰聚乙二醇实现温度敏感性。
  
  然后再用含有Diels-Alder反应的分子单体,形成动态共价键单体,来实现记忆功能。
  
  合成方法就是用响应单体跟交联剂混合,通过自由基聚合形成凝胶。
  
  在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形成均匀的凝胶网络。最后通过通过氢键、π-π堆积实现凝胶的网络结构。
  
  目前实验室最好的情况是实现了70%以上断裂强度回复,自修复效率也达到了75以上。
  
  但甲方要求最少要实现 90%以上的断裂强度恢复,自修复效率达到 95%以上的参数要求才够。
  
  因为据说麻省理工那边通过引入双网络动态键实现了95%以上的自修复效率,同时材料的断裂强度恢复达到了9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利用热响应聚合物实现了断裂强度恢复超过90%的材料。
  
  现在的问题是那些解决方案普适性较低,而且成本较高,尤其是动态化学键设计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
  
  所以刘浩的导师才能接到这个单子。就是想做出一些突破。尤其是航空航天器领域,对这种材料有较高需求。
  
  用于外涂层,能够感知并修复微裂纹,自修复性可以延长材料在太空恶劣环境中的使用寿命。
  
  同时温度响应性,还能保护设备在极端温度条件下工作。
  
  另外就是制造储能电池电极材料,不但能根据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变化进行结构调整或修复,还能延长电池寿命,防止热失控引发的安全事故。
  
  当然这种智能材料其他方面还有非常多的应用,不过根据张师兄的按时,如果他们真能做出来,甲方那边最先肯定主要还是设计专供这两个方向的产品。
  
  而且现在国内很多研究所都在做这方面的突破,只不过他们这个课题组跟怀柔所目前来说在国内还是走在前面的。
  
  当然也有不同,比如这次课题比较大,其实课题远不止今天这些人,还有其他两个实验室也在做一些配套工作。
  
  不过乔喻也还是跟那天一样,在实验室了解完具体的实验室方法之后,又在办公室里看了下文献跟实验室数据之后,发现这次问题的确还挺棘手的。
  
  主要是整个实验室环境就是一个动态反应网络,而且参数维度的确太多了。
  
  时间、溶液浓度、分子作用力……太多可以左右结果的情况了。
  
  最让人纠结的是,他们收集到的数据也很庞杂。虽然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方案,但只要稍微改动一点,就可能参数大不一样,或者自修复后的材料性能上劣化严重,等等问题……
  
  看着那些乱七八糟的实验室数据,乔喻只觉得叹为观止,也明白到目前新材料开发就是一场大型试错试验的意思。
  
  就是大概我知道需要个什么东西,怎么搞出来也有个方向,但很多细节就只能不停的试错,比如融合剂的浓度,凝胶交联反应时间,调控单体跟交联剂的比例……
  
  等等,需要通过对每个步骤不停的试错,直到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结果。
  
  当然这种方法没什么好诟病的。毕竟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但如果每次实验结果都是线性的还好说,只要能慢慢接近理想成果,大家就能看得到希望,干活也满满都是动力。
  
  可问题是从每次试验结果来看,是非线性的。简单来说有时候结果看上去挺好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结果又变差了。
  
  再微调,更差了。直到偶尔又从实验室样品中出现了一个较好的结果……
  
  看完实验室记录,乔喻大概明白了为什么陆教授会说让他们再多做些试验再说。这个规律太难捉摸了。
  
  拿这些结果做模型跑仿真,就是把超算累死,估么着也没太大作用。
  
  毕竟超算仿真首先要收集足够多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在不需要实际进行实验的情况下,获取一些可靠程度较高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就无法有效的控制各种参数,这种情况下让超算瞎跑,纯粹就是浪费算力。
  
  阅读完实验室记录跟一些文献之后,乔喻扭头看了眼一直陪在他旁边,还用一脸期待看着他的刘师兄。
  
  很认真的问道:“刘师兄啊,我不是质疑你们的专业啊,就是想问问,如果你们在实验室里误打误撞出了一个好结果,然后实验室记录正好出了纰漏,你们会疯掉不?”
  
  刘浩愣了愣,然后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随后指了指旁边的窗户,斩钉截铁的说道:“疯掉?我跟你讲,这种情况下谁的工作出了纰漏,我就立刻把谁直接从那个窗口扔下去!”
  
  说完,似乎感觉自己太残暴了,刘浩又补充了句:“当然,如果是我出的纰漏,我都不要别人帮忙,自己跳下去。”
  
  乔喻想了想,这应该是在五楼,而且化学楼每层似乎要比正常的楼都要高一些。他估计距离地面大概能有近二十米。
  
  加上窗户下面是硬化的路面,人从二十米的高空坠落生还的希望似乎不大。
  
  这个……如果说学数学的不过是心有点脏的话,学化学的就太残暴了!
  
  动不动就要把人往窗户外面扔,这显得很不专业,实在不行直接喂硫酸呢?毕竟往楼下乱扔人,容易砸到人……
  
  “哎,我叫你一声乔师弟啊,你是不知道呆在实验室有多苦。这么跟你说吧,为了这个项目,我又有整整大半年没休息过了。
  
  真的,这大半年一天都没休息过你敢信吗?说了你可能不信,这么长时间我就睡过三晚好觉,还是跟老板出差去参加一次会议。
  
  不但我是这样,课题组其他人都差不多。平均每天睡觉时间不超过六个小时。996算什么?我们才是真的007!
  
  你就说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了好结果,结果因为人为原因没记录下来,就算我放过他,其他人能放过他吗?”
  
  刘浩开启了疯狂吐槽模式。
  
  乔喻点了点头,然后有了深深的担忧。这栋化学楼不在主校区里是有道理的。
  
  就不谈实验楼本身的危险性了,换了他这么长期呆在实验室,心理八成会出现点问题。这栋楼里应该配备一个心理医生。
  
  真的,本来他觉得自己跟陈师兄已经够辛苦了,不过现在看来,陈师兄的潜力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这让乔喻也认真起来,问道:“先不聊这个了,我看你们每次需要用观察凝胶内部的孔隙结构和网络均匀性,这个是直接影响材料的可修复性对吧?”
  
  “不止如此。你看这直接影响到关键功能基团,只有网络结构均匀,说明形成了动态共价键跟氢键。这个你可以结合红外光谱看。”
  
  ……
  
  就这样一问一答,很快乔喻把整个流程,以及测试结果的相关性都了解得差不多了。
  
  因为时间关系,乔喻顺带着又在实验室里吃了顿晚饭,当然这次又是刘浩开口拜托陈江去食堂给大家带的。
  
  每个人都一样,一份盒饭,一瓶矿泉水,十分钟就解决了一顿饭。
  
  当然也就是燕北大学的食堂足够便宜。不然每天这样吃,很容易让请客的返贫。
  
  也就是这一下午实验室里,一批新材料又在进行各种测试,收集记录数据。总之实验室里所有人都挺忙碌的。
  
  就连陈江也一样,根据乔喻观察发现,因为每次合成都需要调配溶液,所以脏瓶子在不停的产生。
  
  整个实验室说白了就是一条更先进且专业化的流水线,一点都不高大上。
  
  “我了解的差不多了,不过这次我得好好想一想怎么处理。这些数据我得带回去,你知道的,上次那个问题非常简单,但这次好像有点麻烦,我得想想别的办法。”
  
  把所有需要了解的东西都搞明白之后,乔喻跟刘浩很直白的说道。
  
  不是他有所保留主要是这次问题的确比上次复杂的多。
  
  而且正如陆教授说的那样,实验室数据不够。好吧,其实不止是不够那么简单,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向,这就让不管是建模还是设计仿真模型,都非常困难。
  
  哪怕设计出来模型也不具备泛化能力。就算强行设计,最终可能也无法明确知道实验方向,最大的可能还是反复报错。
  
  上次的情况是在不同的三种温度下,另外两种温度已经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撑,做完对比之后很容易就能分析出问题出在哪里。
  
  只要通过阅读别的文献,找到500K跟其他两种不同的温度,可能发生的不同化学反应就足够了,就能有大致的判断。
  
  说实话,刘浩多少是有些失望的。
  
  但仔细想想,其实这才是正常的情况。毕竟乔喻不是神……
  
  真要说起来,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还不如陆教授丰富。
  
  只能说上次乔喻一天就把问题解决的事实给了他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过话又说回来,起码乔喻没像陆教授说得那么死,多少还是有些希望的。
  
  于是刘浩立刻说道:“没事,你尽管带回去分析,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这边每周都有新数据出来,到时候我让陈江给你送过去。”
  
  “那就行,对了,我觉得陈江师兄记性特别好,光洗瓶子有点浪费了。毕竟记忆力好,有时候对于我刚才提到的那种情况说不定会有帮助,动不动就把人往楼下扔,太可怕了。”
  
  临走前,乔喻开了句玩笑。
  
  “哈哈,其实研一期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不过你说的对,回头也该让陈江做做其他事情了,正好我们这个课题感觉人手不太足,回头我跟老板说一声,再调个研究生过来。”
  
  刘浩也打着哈哈说道。
  
  咋说呢,看在这位搞化学的陈师兄时隔半年还记得他喜欢喝什么味奶茶的份儿上,乔喻是真不介意随口说句好话。
  
  反正对他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记忆力特别好的人,记恩应该也记得挺久吧?
  
  ……
  
  跟刘浩沟通完毕后,乔喻又跟实验室其他人打了声招呼,便拍拍屁股走了。
  
  刘浩还是把乔喻送出了到了实验楼下,看着乔喻扫了辆小黄车扬长而去之后,这才转回了实验室。
  
  路过陈江时,刘浩站住了脚步,原地思考了片刻,还是开口说道:“陈江,明天会有个师弟来接手你的事,你今天早点休息。
  
  等会我会跟你张师兄说,让他带你熟悉一下实验室。嗯,就从最简单的调配做起,没问题吧。”
  
  好吧,这句话着实让陈江感觉有些惊喜了。
  
  虽然说他也不是天天洗瓶子,一些简单的实验师兄、师姐们还是也让他参与了的。
  
  但一有这种重要的课题,还是喜欢把他拉来洗瓶子。原因竟然是觉得他洗瓶子比较熟练,不会耽误事情。
  
  这就真的很尴尬了。
  
  说实话,如果让陈江选择,他宁可去那些小项目里亲自动手做试验,也比在这种大课题组洗瓶子好。
  
  但没办法,他这种进组没到一年的研究生是真没人权,尤其是在导师还很厉害的情况下。而且该上的课不能落下,进实验室干什么活也不能选……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导师是真大方。发给他们的补贴还挺多的,而且从来不会想着办法又要回去。
  
  师兄在化学院混得也挺开,奖学金也能拿不少,再加上国家的、学校的各种补贴,反正钱这块是真不少。
  
  陈江也私下里打听过,他拿到的钱比同年级绝大多数人拿的都多。
  
  比如隔壁寝室跟另一位陈江也认识的导师,最近在搞电池项目,一样每天是每天洗瓶子,小课题都没让他动过手。
  
  拿到的各项补贴跟老板发的补贴加起来,每个月大概也就他的三分之二,有时候只有二分之一。
  
  努力的动力就这么来了。
  
  今天实验室老大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对陈江来说绝对是喜从天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