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匆匆两年,发展报告 (第1/2页)
“所以我决定,派人在全国物色对律法有研究的人,或是花钱或是许诺官职,把他们请到广东,让他们结合大清律例和民意,整理出一套适合的律法!”
“你们以为如何?”
现场九人闻言,都觉得很是合理,但对于以民意修订律法这事儿,却是有些拿不准,于是就有人开口询问。
“敢问司令,您说的参照民意修订律法和解,难道是要和百姓商量吗?”
江黎闻言笑着点了点头,“你这么说也不算错,虽然大多数百姓,都没有什么见识和学识!”
“但他们都有对律法的基本直觉,所谓法律直觉,就是普通百姓,对于某件事儿直观的感受。”
“也就是说他们,在未经过深入的法律分析和推理,基于自身的经验、常识、价值观等因素,对法律问题或情境所产生的一种直接的、未经深思熟虑的判断或感受。”
“这种判断或许会有错,但这就是大多数百姓对律法最直观判断,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了解事情的全貌。”
“基本上都是只得到些凌乱信息,从而拼凑出一个事件的‘真相’,然而这种‘真相’可能与事实天差地别。”
“但饶是如此,我们也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否则我们的判案,必然会被百姓误解,长此以往必然加深上下嫌隙。”
“而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民意!”
众人听到江黎这解释,立刻双眼放光,他们已经处理了不少公务,下面报上来的恶性案件也不少。
虽说当地执法者,都有按律法妥善处理这些案件,但依然还是有不少流言蜚语,想来这也就是现用的大清律法,未能考虑到民意的结果。
现在这个问题被江黎轻易点破解决,他们突然觉得茅塞顿开,对江黎的才能更加信服,于是纷纷起身称赞。
江黎见此连忙打断他们,然后给他们分别派发了任务,修大学的修大学,请教师的请教师。
而他安排完这些事儿后,他便将精力放在了洞庭湖粮食产区的改造之上。
...
而这一改造就是两年,时间悄然来到1932年。
由于他这两年并未对外用兵,所以周边势力对他也放松了些警惕,不再像以前一样在边境陈兵,随时都要做出一副鱼死网破的样子。
然而他们将兵力抽调回去之后,却也并没有多安生,而是继续起了他们,互相吞并的那一套。
都希望能在江黎发动下一次进攻之前,占领更多的地盘,招募训练更多的军队,以此对抗来自江黎的威胁。
而这段时间,他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不少军阀都已经整合了周边势力,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军队。
不过他们的武器依旧是五花八门,后勤体系也是一塌糊涂,六七个省加在一起,都凑不出一个能自主生产重机枪的。
最多也就是能生产些子弹手榴弹,稍微强一点的就是生产些步枪,福建那边倒是采购到了些设备,可以自主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但由于技术和生产线问题,不但产量不高,就连质量也是不敢恭维,只能算是刚好能用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