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皇子文学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七百三十三章 生平报国堪凭处

第七百三十三章 生平报国堪凭处

  第七百三十三章 生平报国堪凭处 (第1/2页)
  
  赵新闻言心中一动,觉得好像在哪听说过,便让人把刘大观的履历找来。等看过履历,他这才想起来,敢情去年袁枚来北海镇的时候,就曾跟自己提到过此人。
  
  刘大观,字正孚,山东临清州邱县人。乾隆四十二年,他被学政推荐,以拔贡生的身份入京城国子监读书,次年在廷试中考了个二等,随后拣发广西以知县试用。此人在广西干了十年,东部的桂林府、柳州府、平乐府,西部的镇安府都干过,最顶峰时曾代掌镇安府知府的印信。为官时的官声很是不错,不贪不腐还勇于任事。
  
  来十八世纪这么多年,赵新对科举了解的是相当多。他知道除了花钱捐的“例贡”,其他诸如恩贡、拔贡、副贡、岁贡都算科举正途出身,功名相当于举人副榜。比如拔贡就是由各省学政选拔出来的文行兼优的生员,而且是每十二年才会选拔一次。如果用后世的情况作比喻,类似985特招生。
  
  拔贡生要参加朝考,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外放任知县,三等任教谕。至于不合格的那就只能哪来回哪去,叫做“废贡”。
  
  进士当官可以一路往上升,顺利的话最终能做到封疆大吏,军机大臣也不在话下;而拔贡生因为只有举人功名,所以一辈子只能在基层六七品的官职上兜兜转转。当然要是还想往上升也不是不可以,除了官声要好,还得掏钱“加捐过班”,最多也只能做到正四品道台。像后世左宗棠那样,能以举人功名成为封疆大吏,甚至直入中枢,完全是乱世的特例。
  
  乾隆五十四年,刘大观继母去世,回乡丁忧。办完丧事,刘大观外出游历,专程去小仓山随园拜访。因为他和袁枚的好友李松圃、李少鹤很熟,后两者也都曾在广西为官,于是二人相谈甚欢。
  
  赵新考虑到何喜文和他的那几个手下全都是勇猛有余,文略不足;一旦北海军进入广西,随着清廷统治的迅速崩塌,治乱维稳就成了当务之急,必须得有个熟悉当地政务和民情的人协助。
  
  要知道虽然雍正时代曾对西南各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土归流,可广西的南部依然存在不少土司。这些人在满清政权强大时固然俯首听命,可随着旧有的政权崩塌,土官们肯定要搞三搞四。
  
  刘大观在广西为官多年,而且干的都是县令一级的亲民官,无论是对胥吏还是民生应该都很了解。想到这一点,赵新便决定见一见。
  
  到了第二天上午,一直呆在开源县衙后院的刘大观跟着司令部的一名参谋,来到了玄贞观内的客堂里。等了没一会,就听门外的警卫低喝一声“敬礼”,随后赵新便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因为事先被叮嘱过,知道北海镇没有见官下跪的规矩,而且带他来的参谋军官也没明说谁要见他,所以刘大观只是起身冲赵新作了个揖,说道:“临清州邱县生员刘正孚,拜见将军!”
  
  哟?赵新见他言谈举止不卑不亢,心说有意思,居然不提满清给的县官身份,只说功名。他微笑着道:“刘先生你好。今天请你过来,是有些事想请教。请坐吧。”
  
  “还不知将军高姓?”
  
  “我姓王,目前负责后勤上的事务。”赵新没打算表露自己的身份,而且他担心说了会吓着对方,后面就没法谈了。
  
  “刘先生,您之前写的那份履历我看过了。去年袁子才先生来北海镇做客,我曾有幸跟他聊过几句,他还提到过您,很是赞赏。”
  
  赵新的语气很平淡,可在刘大观脑海里,不啻于响起了黄钟大吕,震的他脑仁嗡嗡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袁子才竟然私通北海镇!难怪此人被称为“通天老狐”,藏的可真够深的。
  
  袁枚对刘大观的印象很好,他向赵新推荐时,还将其治理过的天保县比成了世外桃源:“.岁有三秋,狱无一犯。每月收公牒一二纸,胥吏辰来听役,午即归耕。县中无乞丐、倡优、盗贼,亦不知有樗捕(赌博)、海菜、绸缎等物。养廉八百金,而每岁薪、米、鸡、豚,皆父老儿童背负以供。月下秧歌四起,方知桃源风景,尚在人间。”
  
  说实话,赵新心里对袁枚推荐的几个人很是不以为然。能跟这老头论交情的,一般都是诗写的好,政治能力纯属附带。再说这年月所谓的“世外桃源”,无外乎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否则老百姓也不会连赌博和绸缎都不知道。
  
  看到对方脸上不自觉露出的惊讶,赵新微微一笑,接着又抛出了一颗炸弹,将刘大观彻底震傻。“和仓山居士一起去北海镇的,还有瓯北先生。想必刘先生听说过吧?”
  
  刘大观怎会不知道赵翼,那是他为官甚至是人生的楷模,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者曾在广西镇安当过两年知府,只不过比他早了十几年。他当初到任镇安府的天保县时,当地百姓仍对赵翼怀念不已。
  
  话说赵翼原打算等北海镇和李朝的边界谈判结束再走的,谁知一等就等到了入冬才回去。要不是袁枚提前回去替他跟扬州安定书院打了招呼,书院上下还以为他出事了呢。
  
  之后赵新问了一些刘大观在广西任上的事,后者一听是这,随即便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谈话中,赵新多次问及南宁府、思恩府、镇安府的情况,刘大观只对广西西部的镇安府很熟,其他几个府捡着自己知道的说了。
  
  两人说着说着就过了中午,刘大观也是饿了,肚子不争气的响了起来。赵新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吩咐备饭。外面的警卫都等半天了,忙不迭的将四菜一汤端了上来。刘大观一看,两荤两素,菜式很普通,惟有一个番茄蛋汤不认识。
  
  “王将军,请恕刘某孤陋寡闻。此乃何物?”刘大观用汤匙舀了一口,感觉味道不错。
  
  “西红柿,番茄。”赵新看对方还不明白,想了想又道:“番柿总听说过吧?”
  
  “哦,好像在哪本书上见过。”
  
  中国人吃西红柿的历史其实不长,虽然从明代天启年就引进栽种,但一直都是观赏植物,直到另一时空的清末才开始食用。而且这年月栽种的观赏性西红柿,跟后世个大饱满的那种根本不能比。北海镇吃的西红柿,是赵新从另一时空带来的种子;具体到部队,都是自制的罐头。
  
  席间赵新突然想起件事,等刘大观吃的差不多了,便好奇的问道:“刘先生,我听说如今京城候选的官员都视关外为险途,根本没人愿意来,你怎么敢来开原上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和离后,神医王妃野翻全京城 十八道金牌追令,开局混沌道体! 越界心动 Apop之我在首尔当外教 NBA:开局满级力量,库里被我惊呆了 娇软美人在末世封神了 龙族:从西游记归来的路明非 赘婿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