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求票了。 (第1/2页)
在本次黑洞武器实验中,最先发射向小行星带的是一颗受到四维空间束缚的微型黑洞。顶点 更新最快
随后,黑洞被从四维空间投掷向三维空间。事实上,这微型黑洞就像一颗种子一样被送到了小行星带。
脱离了高纬度空间的束缚,微型黑洞就开始迅速成长,贪婪地吞噬周边的星际物质。
“小型黑洞武器的真正威能并不在于前期的吞噬,而在于后期的反转爆发!”
原宸如是评价道:“小型黑洞吞噬得越多,后期反转爆发的威能就越强。”
根据原宸搭建的黑洞理论模型的模拟,黑洞生命末期可能变成“白洞”,白洞的行为表现与黑洞完全不同,她不再吸收所有邻近物质,而是喷射出所有捕获的物质。
白洞将喷射黑洞吞噬的所有物质,原宸认为,黑洞过渡为白洞的转换是从黑洞形成阶段就开始出现的,但是由于引力膨胀时空,观测者从外部看到的黑洞会持续数十亿甚至数万亿年。
如果原宸的理论是正确的,黑洞作为一个发展终极,必然引致另一个终极,就是白洞。其实,宇宙大爆炸及膨胀的论中,早就涉及到了原初火球的奇点问题。
高能量超密物质的发现,描述了黑洞存在的可能,自然也显示了白洞存在的可能。如果宇宙物质按不同的路径和时间走到终极,那么也可能按不同的时间和路径回到原点。
“流入黑洞的物质命运究竟会如何?”人工智能瓦力的声音在原宸的耳边响起,“是永远累积在无穷小的奇点中,直到宇宙毁灭,还是在另一个宇宙喷涌出来呢?”
人类文明的科学体系,已经对引力场和黑洞理论较为熟悉,从恒星、星系演化为黑洞早已经有成熟的理论可循,但白洞靠什么来触发,却依旧是较为模煳的概念。
但是,无论如何宇宙至少触发过一次白洞爆发,所以白洞的研究与宇宙起源的研究还有着更密切的关联。
事实上,这也是原宸第一次观察到白洞的喷发,虽然她仅仅只是一个微型的白洞。
与数据模型相似,在这次白洞喷发的时候,外部观测者可以探测到蓝移所致的不同辐射源的频谱。白洞向外爆发的时间极短,这一瞬的过程当然很难进行观测研究,但白洞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却是可以计算的。这会儿,科学团队和大量的计算机正在运算着相关的数据。
“刚才,我们观测到的爆炸光谱的最大特征,是最初以高能辐射为主体,随后就显示出低能辐射。按照理论模型,辐射若是由白洞产生,这现象就很自然了,辐射能愈高,蓝移也愈大,所以最初可见光也都移到紫外区了。”原宸继续简要描述着,“此外,白洞内产生的辐射可能包含有黑体辐射(微波以下噪音)、自由辐射(带电粒子间相互作用产生)、同步辐射(带电粒子在强磁中通过而产生)等不同形态。”
“从量子引力论的角度思考,黑洞中心物质密度达到一定值时就变得不可压缩。也就是说,继续挤压会使得时空的纤维圈产生一个向外的压力,发生量子反弹一场会破坏整个黑洞的爆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