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 大汶口 (第1/2页)
第137章:大汶口
王财举着千里镜仔细看了一会,转身朝立在身边不断挥旗的较炮手道:“能够着吗?看上去离得远啊!”
“行的,殿下,我们有一组炮在城西娘娘庙,若是调到东门来,应当能够着,不过……”较炮手伸出大姆指眯着眼睛看了看道,“不过不一定能刚好打在****的头上,咱们的炮距离过远,这准头可就一般了。”
“管他的!先调三门来,打不到吓也吓他们一跳!”王财朝地上狠狠的唾了一口。
较炮手应了一声,从搁板上抽出一面绣着白色“炮”字青旗,又从怀里抽出一根白布带子用力的绑在旗杆上,伸出望楼不停的挥舞起来,过了一会洪仁玕就看到三十几个炮兵驾着炮车匆匆的赶到东门开始布置炮兵阵地。
这时另外一个较炮手朝淮军将官聚集的那个方向伸出大姆指眯着眼睛瞄了半天,随后抽出插在背后的红、黑两面小旗上下左右的挥舞了几下,而赶到东门的炮兵中也有一个人拿着红、黑两面小旗同样的重复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各炮开始较高、装弹。
王财可没有洪仁玕看得那么新鲜,这一套用旗语来较准炮击方位的点子还是他想出来的,此时他一动不动的拿着千里镜仔细观察那伙淮军将官,其中一个是刘铭传无疑了,但是另一个穿着青布战衣的人怎么就那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刘铭传似乎对此人还颇为恭敬,可惜离得远了看得不是那么真切。
正犹豫间只听三声炮响过后,那伙人的周围马上升起三道烟柱,虽然没有直接命中,但是威力也是惊人的,七、八个人当场摔下马来,其他人则拼命的想要拉住受惊的战马,顿时乱了套。围在四周的淮勇听到爆炸声,立刻奋不顾身的冲上来抢救,没等他们稳定下来,三颗炮弹又在人群中炸开了,这次造成的伤亡比前一次大的多,一个骑在马上的将官甚至被炸地弹开去二、三丈远。
王财兴奋的看着这一幕,四溅的血腥让他有种莫名的冲动,要是能一举打掉淮军的指挥系统,那可真是戏剧性的收获了,不过这种一项情愿的想法往往都与事实相反,刘铭传和几个淮军将官拼命的护住王财的那位“熟人”往后跑,又打了几发之后,王财看看也没有什么效果了,便下令炮兵回西门娘娘庙,虽然没有全歼淮军中枢,但好歹也让那个自以为得计的什么顾诗狼狈了一回,王财心中得意非常,当场就升了较炮手的官!
也许是炮击淮军指挥中枢的行动激怒了顾诗,接下来的三天里,淮军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不计伤亡的大规模攻势,甚至还真的尝试了挖地道的办法,只可惜被布了水罐阵的太平军识破,辩明方位填了zha药,当场就把好不容易挖出来的坑道给炸得塌方,活埋了几十个挖坑运土的淮勇,与之相比最危险的一次是在南门,望城兴叹的顾诗发了狠,集中三个洋枪营近六千人,排着密集队形,不顾头顶上猛烈的炮火与身傍飞舞的弹丸,呐喊着冲上了南门角缺口,数天来一直在望楼上指挥作战的王财眼见各门援军来不及赶到,飞身跑下望楼,亲自带着自己一千多牌刀手赶到南门角发起反冲击。刚刚攻上南门缺口的淮勇还来不及高兴就被辅殿参护几排手榴弹炸得晕了头,双方就好像两列高速的火车相对撞击,发出惊天的轰响,只一个照面就有一百多个人倒了下去,随着各门援军赶到,这伙淮勇终于还是被打了回去。
王财擦了擦汗,举起手中的步枪,看着潮水般后退的淮勇,大声的喊道:“****万岁!”
满脸硝烟,混身是血的士兵们纷纷欢呼起来,“****万岁”的呐喊声响彻天际。
“辅王万岁!”突然王财身后一人大声喊道。人群马上静了下来,只停了一会,士兵们马上更加热烈的欢呼起来“辅王万岁!辅王万岁……!”很快城内到处都响起了同样的呼喊声。
王财面无表情的回头看了一眼,原来是康兴邦,他当自己参护长没多久就经历了这样的血战,刚才为了保护王财,左臂上着实挨了一枪刺,此刻他却好像根本感觉不到痛,右手死死的压住伤口,满脸通红的跟着士兵们大声的欢呼着。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洪仁玕刚好带着自己的一百多个亲兵赶来,见到此种场景,匝巴了两下嘴唇,久久说不出话来……
没有等到五天顾诗就开始准备撤退了,这小小的济宁城虽然被轰的千疮百孔,但却仍然固若金汤,数万淮勇浴血奋战了四天,除了在城外留下堆积如山的尸体外什么也没有得到,相反城内的太平军却是士气高涨,那一阵阵“辅王万岁”的欢呼声证明了这些长毛对他们领袖的忠诚。
站在阵前的顾诗远远看去,济宁城是这样的弱不禁风,硝烟中仿佛随时都会倒下来,但就是这样一座弱不禁风的小城让他的数万淮勇伤亡近二万人,短短的四天就有八千人倒在了这冰冷的黄土地上,那几个死人堆里滚过几回的淮军将领都开始有些打怕了,吴长庆流着泪劝他撤军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这仗打惨了!眼看着扫清顺德外围的长毛已经调兵南下增援,再打下去只会是全军覆没。报效朝廷?顾诗冷笑一声,这朝廷又怎么是他一个人能支撑起来的?一边是腐败的朝廷,一边是用神怪之说愚弄百姓的长毛,难道中国真的没救了吗?想到这里顾诗禁不住热泪盈眶,穷途末路的英雄悲壮之心顿起,忍不住大声唱了起来:“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制台大人,卑职愿领一军再攻济宁,誓取王财首纪献于大人!”张树声心中不忍,在顾诗身后轻声道。
顾诗回头看了看吊着半个手臂的张树声,摆了摆手:“走吧,再打也是图伤性命而已,乘长毛援军未到,我们撤回保定府,再谋出路吧。此败责任在我,我自会向皇上请罪!”
“制台大人!”十几个淮军将领哽咽着跪在地上。
“制台大人,如今国事越发不可为,若大一个大清王朝,大人一人又如何能撑得住?大人在前面血战,背后就有人给大人下袢子,大人在京、津练兵,那些个王爷哪个给您好脸色了?”刘铭传愤愤不平的道,“若不是他们故意拖延,我们定可早到济宁三天,他王财又不是神仙,真能算这么准?”
“不用再说了,我决心回军保定,另图进取。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平安撤走了。”顾诗略一沉思道,“省三(刘铭传字),今晚我带军撤往泰安府,到时候你带部下再攻一次济宁城,声势要做大,免得让长毛查觉到我们撤退了,出城追杀。攻上半个时辰,你就带人随后跟上来。咱们来去自如,也算找回点面子!”
傍晚的时候淮军再次发动了进攻,不过躲在望楼上的王财瞪着他那双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红眼睛却好像感觉到什么。千里镜中发起冲锋的淮勇远远不如前几天那么坚决,往往遇到太平军枪弹射击马上就伏倒在地或是转头狂奔,一句话“前两天不要命的淮勇,现在变得特别怕死了!”
“不对啊,这顾诗怎么越打越不成话了!”王财奇怪的叨念起来,“这种兵也拿上来丢人,他手里没兵了?”王财仔细的看了好一会儿,转头问康兴邦道,“南宫保和倪守道两人的援军到哪里了?”
“殿下,南宫大人的三千人已到按大人的吩咐到了平阳寺,倪大人派出的一万援军昨天过了临清州,现在算日子……”康兴邦算了算接着道,“东阿也快到了吧!”
“派人通知倪守道,济宁州不用来了,去泰安府待命……”王财带是拿着千里镜不停的东看西看,“另外通知南宫保,王冠三和王藩的一千骑兵沿大安、平阳一线搜索,如果发现顾诗主力就紧紧咬住……这****的八成是想跑了!”
刚过小马青顾诗就接到手下报告,淮军主力的身后被几百个太平军的骑兵咬上了!原以为是长毛布署在附近的防军,顾诗派了一支骑兵上去想把这些阴魂不散的长毛给驱散,结果没多久就得到消息,派出去的骑兵竟然被尾随的长毛给全歼了,这下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身后这些骑兵肯定是在安徽多次交手的近卫骑兵团了!这说明什么?顾诗惊出一身冷汗,济宁城血战了四天,这支近卫骑兵团不但没见长毛调动过,更是连他们埋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那谁能保证长毛不会有另外一支部队在什么地方布好了口袋等着自己去钻呢?
招集将领商议了半天也没什么好办法,有人说分散突围,有人说改道胶州湾租洋船北伐,更有人说干脆南下经江苏入安徽,那里是淮军老家,本乡本土的再募新军也容易。顾诗仔细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全军经泰安北返,此时分兵反而让已经是孤军的部队分得更散,更容易让长毛个个击破,倒不如破釜沉舟,且战且退,只要进入直隶那就好办了。当下顾诗下令各级将佐都必须把情况跟士兵们说清楚,鼓励大家死战求生!
在确信淮军真的是全线撤退之后,王财这才哈哈大笑的松了口气,这命是保住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让自己担惊受怕好几天的顾诗也尝尝这个味道了,当然,仅仅让顾诗受惊还不够,王财看了看苍茫的夜空,心中暗道“我要让你明白,这中华万里锦绣江山,究竟谁主沉浮!”
南宫保不断的派人送回淮军的动向,王财带着几个参谋将这些情报一一标注在地图上,毫无疑问,顾诗是想经泰安府过济南退出山东进入直隶。这条路虽然有些悬,但却是最近的一条路,喜欢冒险的顾诗真让王财有些佩服,心下到有些惺惺相惜来,可惜一句老话说的好“卧榻之傍,岂容他酣睡?”因此王财在地图上大大的画了个圈,恶狠狠的说道:“就在这里吧!”
千百年来大汶河的碧波之中记录了多少悠悠中华千年往事?这条平静的河水像一个旁观者般目睹了数千来国人自相残杀,血盈荒野的惨况,而今天,这手足相残的悲剧又一次发生在他的面前。
带着数千伤病退到大汶口的顾诗看到河对岸几百面飘动的太平黄旗和无数个太平军的营垒无奈的叹了口气。接到命令的倪守道连夜拔营,丢下火炮辎重,一日一夜强行军二百里赶到大汶口外设防,彻底断了淮军北撤的退路。而在淮军身后,率领三千济宁精锐的王财和南宫保的三千人马也渐渐围了上来,一万淮军真的是前有阻击,后有追兵,求生无路了。
“制台大人,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时我军已陷入绝境,不如……”刘铭传犹豫了一下,劝道,“当日长毛曾对卑将说,若是大人肯降,必会裂土封王以待,大人何不暂且曲与委蛇,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放你妈的屁!制台何等英雄,怎么会向反贼曲膝?”张树珊马上跳起来怒斥道,“老子必要杀出一条血路,保护制台大人退往直隶!”
“不错,卑将等誓死追随制台大人!”众人齐声道!
英雄末路是何等悲凉!顾诗静静的看着不远处默默涌动着的汶河水自言自语道:“我自从军以来,大小数百战,越打越是不明白,朝廷腐朽事不可为,而长毛奉行神怪,亦非强国之道,遍观我中华大地,数千年文明传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心一腔热血救国救民,却是左右受制,难道我中华就注定了要承受百年之耻吗?我本来就不该来,如今无非就是魂归故里罢了,今日之事,唯有一死而已!”说着顾诗回过头看了看跪在身边的众人道,“我虽然决心赴死,但是你们却不必这样,都有家小的人,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拿主意。”
顾诗说完,众人垂头痛哭,个个捶胸顿足,哭喊着“绝不苟且偷生”什么的,场面倒也颇为感人。
顾诗擦了擦眼睛又道:“省三,我观你为人谨细,虑事周祥,于上于下,口碑都甚好,禹廷(丁汝昌字)谋划得体,进退有度,是个明白人,你们俩个都非池中之物,将来必能成就一翻事业,振轩(张树声字)的脾气太直,将来只要在这上面要吃些苦头,你们都是我淮军中兴之将,等会我亲率兵将反攻发逆,你们三人觅得机会就逃出去吧,数万两淮子弟战死沙场,我们总要留几个种子,将来救国重任就靠你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