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你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献田 (第2/2页)
闻言,刘邦心头更是一沉,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和秦朝一样,汉朝初期依旧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很多百姓黔首、将士士兵心中并不认同他们是汉朝人,更多的是认为自己是楚人、韩人、秦人、齐人。
这代表着,他们视中原人与异族相同。
举个例子,韩人认为楚人和匈奴人都是一样的,都是异族,非我族类!
可以说,这并非是个例现象,现如今汉朝各地依旧有很多这种人,依旧是这种思想。
那么,这次匈奴的二十万大军和韩王信在马邑的五万大军合并一处,是一股庞大的力量!
现在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那就是到底是自己亲征匈奴,还是让韩信去?
论统兵能力,他自然是不如韩信的,而让韩信迎击匈奴在战事方面他可以绝对的放心。
可韩信若是手握重兵,来个临阵反戈的话。
自己好不容易才稳住了韩信啊。
心中思绪涌动间,刘邦只听的下方各种声音响起,臣子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臣认为,应调遣各方诸侯国兵将,迎击匈奴!”
“不可,王朝初建岂能如此大功干戈?仅朝廷出兵足以拿下匈奴。”
“一字并肩王军功卓著,统兵能力天下无双,臣认为合该让并肩王领军出征。”
诸多建议如潮水般涌动而来,刘邦眉头紧紧皱起,当皇帝很难,特别是面对这种抉择的时候。
任何一条建议,都有相应的道理,也有相应的弊端和担忧。
同时出现让他抉择,他必须选择最正确的一条建议,不然失败的后果他是无法承担起的。
而这时,韩信忽然出列了。
他朗声道:“陛下,韩王投降匈奴,引五万韩人投附匈奴,辜负陛下封王隆恩,由此可见...是陛下对待功臣太好了。”
言毕,他转身注视着众臣和一列开国勋贵,语气加重道:
“本王愿领兵出征,可王朝初建粮草并不充足,本王的意思是,请诸多功臣自愿献出田地,分予百姓。”
“不愿献出者,视为韩王同党。”
简单的两句话,却让众多大臣脸色苍白,手脚冰凉。
并肩王,这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拿开国勋贵开刀啊。
高左上方的刘邦,也立刻明白了韩信的意思,韩信之前提出了三条针对开国勋贵的建议,目的是为了保留善终,让他这个帝王放心,可他却觉得韩信的手段太狠了,并未立刻同意。
现在,韩信趁着这个机会,立刻提出了其中一条建议。
让功臣分出田地给予百姓。
这是一种增强汉朝国力的方法,同时也能让前线粮草充足,毕竟朝廷征收粮食,百姓们是不愿意上交的。
为何?
上交了,来年吃什么?
可若是有足够的土地,就不同了。
既然有地可中,饿不死,依朝廷律法上交用于对抗异族的粮食,有何不可?百姓黔首更能直观的看到匈奴异族的危害啊。
同时,这也是韩信选择‘自污’的一种方法,一旦此事办成了,勋贵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必然视韩信为敌,这让他这位天子就愿意让韩信统率大军出征了。
刘邦心中正在思索着,此时朝堂上已经有大臣不愿意了。
“我等在商议迎击匈奴之事,与勋臣家中田地有何关系?臣不明白并肩王为何要提出此事。”
“是也,现在当务之急是商议对付匈奴的战术。”
“匈奴来势汹汹,又有马邑军队帮助,我们连迎击战术都未商议清楚,却谈其他事情?”
面对众臣的言语,韩信淡淡一笑。
“本王自有战术,迎击匈奴。”
“无需你们商议。”
“并且,你们商议的战术,在本王眼中意义也并不是很大。”
“面对此次匈奴来攻,你们唯一的作用就是献出家中田地,给予百姓黔首,使朝廷征粮百姓愿意上交,至于其他的商议战术、迎击匈奴之法,不是你们该想的,你们也没有那个本事和能力能想出来。本王的话,听清楚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