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试一个春夏(六更) (第2/2页)
顾正臣扯了扯衣襟,正色道:“这一趟远航中也发生了许多事,甚至还有疟疾横行,若不是当地有药,兴许——水师将士损失很大,就连二王都未必能安然归来。”
朱标无法想象这些人是如何过了那一片汪洋大海,又如何找到的土豆、番薯等物,只看顾正臣这个主将都受了伤,将士伤亡也不算小,便知这一路他们走得也相当辛苦。
朱棡、朱棣、李景隆等人没有跟着大队走,而是留在了水师将官、勋贵的队伍里,跟在了大驾卤薄最后,享受着整个金陵百姓的欢呼声。
这感觉,很好。
一个八九岁的孩童仰着头,看向身后的父亲:“爹,哪个是定远侯?我也想见见他。”
大人抬手指去:“那,你看,那个辇车帘子边给我们招手的就是。你可要好好读书,日后进了格物学院,那也是定远侯的弟子。”
“爹,我会努力的。”
孩童握着拳头,给自己鼓劲。
一个粗汉子看了一眼辇车与后面的水师将士,哼了一声,颇是不满:“说什么带来了亩产十石、二十石的农作物,这等骗人的把戏皇帝怎么就信了,听说皇帝以前可是个农民……”
“嘘,这种话你也敢说,不想活了!”
“可农民谁会相信这种鬼话?咱以前还以为定远侯是个好人,称他为顾青天,可现在看来,这就是想方设法地蒙蔽皇帝,让我说,定远侯迟早会被朝廷给砍了。”
“哪里来的浑汉子,敢这样咒定远侯?”
“好了,都别嚷嚷了。”
一个五十余岁的汉子喊了声。
百姓的议论声不断,相信的有,不相信的更多。
当辇车经过太平里大街时,一个粗犷的汉子开口,声音盖过了无数人:“定远侯——你告诉我们,高产农作物是不是真的?”
声音扫过,街上人群逐渐没了声音。
辇车停了下来。
顾正臣从辇车中走了下来,看了看街道两侧的无数百姓,背过一只手,从容地喊道:“高产农作物是不是真的?呵呵,这种问题——不如交给田地说了算!谁家有上田的,敢不敢拿出几亩地,试一个春夏?”
“我家有上田!”
“我家也有!”
“定远侯,选我家的田。”
“我家的……”
辇车之内,朱标暗暗摇了摇头。
这就是顾先生的智慧啊,就这么一句话,便将百姓怀疑高产农作物真假的问题,转变为了选择田地种植的问题。这转移话题、掌握主动权的本事,也忒强了,要学着点……
顾正臣抬手,止住百姓的声音:“朝廷可以在百姓之中租赁四百亩地种植土豆,租赁价为三石米。至于谁出这四百亩,各位不妨去应天府衙报上名,最终抽签来定……”
全都选用连片的官田,朝廷相信了产量,可百姓未必相信。
要想让百姓相信,那需要分散种植一些,让百姓知道、看到,也让议论——不能停……